今天是:

招生就业

招生信息

当前位置: 首页 >> 招生就业 >> 招生信息 >> 正文

英国365官方网站2020年专升本《中医基础理论》课程考试大纲

发布日期:2020-06-17               点击:

一、考试科目概述

中医基础理论,是研究中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维方法的一门学科,是阐述和介绍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维方法的一门课程,是中医药类专业学生学习中医药专业知识的入门课程,是中医药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中医助理执业医师和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必考课程。它在中医学各专业的知识结构中起着奠基石的重要作用。

二、考试内容

章节(名称)

专题(名称)

知识与技能考核点

绪论

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发展

中医理论体系的两大特点

1.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与发展

(1)形成的基础和方法。

(2)理论体系的确立:《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难经》、《本经》

(3)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

2.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1)整体观念: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2)辨证论治:病、证、症的基本概念;辨证论治的基本概念;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第一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阴阳学说

1.阴阳的基本概念和掌握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2.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五行学说

1.五行基本概念和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

2.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第二章藏象

藏象的基本概念

1.藏象的基本概念。

2.中医学对内脏的分类:分为脏、腑、奇恒之府。

五脏、六腑、奇恒之府

1.五脏的主要功能和各脏气、血、阴、阳的涵义。

2.六腑的主要功能。

3.脑和女子胞的主要功能。

4.脏与脏、脏与腑、腑与腑之间的关系。

第三章精气血津液神

精气血津液神

1.气的概念、生成、运行、功能和气的分类。

2.血的基本概念、生成、运行和功能。

3.津液的基本概念、生成、输布与排泄及其功能。

4.气与血的关系、血与津液的关系、气与津液的关系。

第四章经络

经络

1.经络的基本概念。

2.经络系统的组成和基本生理功能。

3.十二经脉的走向与交接规律、分布规律、流注次序和表里关系。

第六章病因

外感病因

1.六淫各自的致病特点

2.疠气的致病特点。

内伤病因

1.七情、劳逸致病的规律和特点。

2.饮食内伤致病的规律和特点。

病理产物性病因

1.水湿痰饮的基本概念、形成原因和致病特点。

2.瘀血的基本概念、形成原因和致病特点。

第七章病机

基本病机

1.邪正盛衰对虚实变化和疾病转归的影响。

2.阴阳失调的基本概念和阴阳偏盛、偏衰、互损、格拒、转化和亡失等病机的概念、形成和主要表现。

3.气虚、气机失调、血虚、血瘀、血热和气血失调病机的概念、形成和主要表现。

4.津液亏损不足、津液输布与排泄障碍病机的概念、形成和主要表现。

内生五邪

内生“五邪”病机。

疾病传变

1.疾病传变的形式

2.影响疾病传变的因素

养生、治未病

1.养生的基本原则

2.治未病的主要内容

第八章养生与防治原则

治则

1.中医治病的总则。

2.正治与反治的含义、适应证及临床应用。

3.调整阴阳的治疗原则。

4.三因制宜的含义及其临床应用。

三、考试方式与试卷结构

1.考试方式:闭卷,笔试

2.试卷分数:满分150分

3.考试时间:120分钟

4.题型比例:

选择题(单选)40题每题1.5分,共60分

选择题(多选)5 题每题3分,共15分

名词解释题 5 题每题5分,共25分

简答题 3 题每题8分,共24分

论述题 2 题每题13分,共26分

英国365官方网站2020年专升本《中医诊断学》课程考试大纲

一、考试科目概述

《中医诊断学》是根据中医学的基本理论,研究诊察病情、判断疾病、辨别证候的一门学科。它是中医学各专业的基础课,是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是中医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主干课程。《中医诊断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广泛运用于临床各科,是培养高素质、高水平中医临床及科研人才的基础课程之一。

二、考试内容

章节(名称)

专题(名称)

知识与技能考核点

绪论

中医诊断学

的基本原则

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则与原理。

第一章问诊

问诊的内容

1.十问歌。

2.问寒热的含义;恶寒、恶风、寒战、畏寒的区别;恶寒发热、但寒不热、但热不寒、寒热往来的概念和临床意义。了解“寒热”产生的机理。

3.问汗的内容;有汗无汗、特殊汗出、局部汗出的概念、分类、表现及临床意义;自汗、盗汗、绝汗、战汗的概念、表现及临床意义。熟悉“病理性汗出”的概念和诊断意义。

4.失眠、嗜睡的含义和临床意义。了解失眠、嗜睡的病机;嗜睡与昏睡的区别。

5.临床常见饮食异常症状的含义和意义。了解不欲食、纳少和纳呆的区别。

6.大便便次、便质、排便感异常的主要表现和临床意义;尿次、尿量、排尿感异常的主要表现和临床意义。

7.问月经、问带下的内容;正常月经、正常带下的表现。熟悉异常月经、病理带下的表现和意义。

第二章望诊

望诊内容

1.望诊的概念,望诊的方法,望神色形态和局部望诊诊病辨证的原理,望诊的方法。

2.望神:得神、少神、失神、假神、神乱的典型表现、识别方法及其临床意义。

3.望色:正常色泽和病色的区别,面部色诊的分属部位,五色所主的病(症)证。

4.望形:形体强、弱、胖、瘦、常见畸形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5.望姿:常见异常姿态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6.望头面、五官:望头与发、望目、望鼻、望耳、望唇、齿及咽喉的基本内容,常见异常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7.望肢体:望颈项、望胸部、望腹部、望背部、望腰部、望四肢等的常见异常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8.望二阴:望前阴、望后阴的常见异常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9.望皮肤:全身皮肤色泽变化及斑疹、白、痈疽疔疖等的表现及一般临床意义。

10.望排出物:痰涕、涎唾、呕吐物、大便、小便等的色、质、量变化的内容及其一般临床意义。

11.望小儿指纹:望指纹的方法,正常指纹,指纹变化的一般临床意义。

第三章舌诊

舌诊内容

1.舌的形态结构,舌诊原理,舌面的分布,舌诊的内容,舌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望舌质:正常舌质的表现、意义;舌色淡白、淡红、红、绛、紫的表现、临床意义;舌形老、嫩及胖大、瘦薄、点刺、裂纹、齿痕的表现、临床意义;舌态强硬、痿软、颤动、歪斜、短缩、吐弄的表现、临床意义;舌下络脉的诊法、常见异常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3.望舌苔:正常舌苔的表现、临床意义;苔质厚薄、润燥、腐腻、剥落、偏全、真假的表现、临床意义;苔色白、黄、灰黑的表现、临床意义。

4.舌质与舌苔互参,舌诊的一般临床意义,临床常见舌象及其意义。

第四章闻诊

闻诊内容

发声、音哑的表现、临床意义;谵语、郑声、独语、错语、狂言、言謇的特点、临床意义;喘和哮、短气的特征、区别、临床意义;常见咳声的特点、临床意义;虚实寒热诸证呕吐的特点、临床意义;呃逆、嗳气、呵欠、喷嚏、太息的表现、临床意义。

第五章脉诊

脉诊内容

1.脉诊的原理,脉诊的意义。

2.诊脉方法:时间、体位、指法、举按寻、平息、五十动。脉象要素。

3.正常脉象:正常脉象的含义,正常脉象的特点和临床意义,脉象的生理变异。

第六章八纲辩证

八纲辩证内容

1.八纲、八纲辨证的概念与源流。

2.表里辨证:表证(及半表半里证)、里证的概念、临床表现、证候分析、鉴别要点。

3.寒热辨证:寒证、热证的概念、临床表现、证候分析、鉴别要点。

4.虚实辨证:实证、虚证的概念、临床表现、证候分析、鉴别要点。

5.阴阳辨证:阴证、阳证的概念、临床表现、证候分析、鉴别要点。

第七章病性辩证

病性辩证内容

1.风淫证、寒淫证、暑淫证、湿淫证、燥淫证、火热证的概念、临床表现、证候分析。

2.阳虚证、阴虚证、亡阳证、亡阴证的概念、临床表现、证候分析。

3.气病证候、血病证候、气血同病证候的分类,各证的概念、临床表现、证候分析。

4.痰证、饮证、水停证、津液亏虚证的概念、临床表现、证候分析。

第八章脏腑辩证

脏腑辩证内容

1.心病的病变范围、常见症状、病机特点,心病各证的概念、临床表现、证候分析。

2.肺病的病变范围、常见症状、病机特点,肺病各证的概念、临床表现、证候分析。

3.脾病的病变范围、常见症状、病机特点,脾病各证的概念、临床表现、证候分析。

4.肝病的病变范围、常见症状、病机特点,肝病各证的概念、临床表现、证候分析。

5.肾病的病变范围、常见症状、病机特点,肾病各证的概念、临床表现、证候分析。

6.腑病的病变范围、常见症状、病机特点,腑病各证的概念、临床表现、证候分析。

7.脏腑兼病证候的概念,各脏腑兼证的概念、临床表现、证候分析。

三、考试方式与试卷结构

1.考试方式:闭卷,笔试

2.试卷分数:满分150分

3.考试时间:120分钟

4.题型比例:

选择题(单选)40题每题1.5分,共60分

选择题(多选)5 题每题3分,共15分

名词解释题 5 题每题5分,共25分

简答题 3 题每题8分,共24分

论述题 2 题每题13分,共26分

上一条:广东省清远市佛冈县人民医院在英国上市公司365临床医学院的现场招聘会情况

下一条:英国365官方网站2020年专升本《预防医学》课程中“流行病学方法”考试大纲